永豐投顧舉辦碳排論壇,為企業低碳轉型找解方,溫室氣體排放從外部成本內部化,企業面臨巨大挑戰

TOP

【2024.05.29,台北訊】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永豐金證券、永豐投顧及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攜手,上週(22日)舉辦「面臨碳排有價時代來臨,投資人與企業的因應之道」論壇。這是環境部預告碳費3子法後,首場聚焦碳風險與機會的論壇,產、官、學重量級講者,協助企業解決碳焦慮,尋求低碳經濟下的投資機會,吸引逾百位企業代表及機構投資人共襄盛舉。

永豐投顧董事長黃蔭基致詞表示,永豐投顧致力永續發展,首創全台接軌國際SASB準則的SinoPac+企業永續評鑑系統、推出「豐ESG存股」推薦、「財務碳排計算器」,並在去年底正式啟動協助機構投資人與企業「議合」服務,希望提供投資人優化永續投資的決策有用性,將資金流入低碳永續的企業,同時也能輔助產業淨零轉型。

金管會證券期貨局局長張振山以綠金3.0為題,表達主管機關帶領台灣從公司治理(G)改革、企業永續責任(S)強化、進而達成永續發展(E)的決心,以引導企業淨零、深化企業永續治理文化、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推動ESG評鑑及數位化等五大面向,以及創新、數位、透明、治理四大主軸為發展重心,推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引導企業淨零,接軌IFRS永續準則藍圖。

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秘書長莫冬立表示,企業進行氣候轉型計畫,涵蓋CEOCFO、行銷、公共事務、人資及永續每個部門組織都有必須達成的任務。他並強調金融市場扮演不可缺少的關鍵角色,預估2030年淨零轉型將推動工業、氫能、農業、水資源、建築、碳管理、廢棄物處理、石化、消費、發電及運輸等11個產業年營收可達到超過12兆美元的商業利益。

碳權交易所董事劉哲良指出,碳排有價,但如何定價成為最大問題,台灣碳權交易所涵蓋國內、外碳權交易及碳諮詢三大服務。國內碳權交易可作為國內減量額度,並成為抵減碳費、環評承諾及自願性碳中和等用途。減碳對企業而言,雖然是短期的成本,但長期是投資,建議越早進行越好。

資誠永續總經理張瑞婷表示,根據資誠年度全球CEO調查,台灣企業領導者認為10年內企業需要轉型的比率高達76%,高於全球CEO5成,顯示台灣企業對碳焦慮,對大環境的改變敏感,且積極面對,資誠長期以來跟企業攜手合作促進永續發展,特別是與永豐投顧合作的「SinoPac+企業永續評鑑系統」具有標準高、覆蓋率高、及可比性高「三高」的優勢,成為永續投資的最佳指標。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強調, 2020年首創「SinoPac+企業永續評鑑系統」,兼具SASB國際準則及在地需求,目前已建構60個產業指標,預計2024年完成台灣全產業指標建置,方法論及公信力得到專業肯定及印證,今年正式在集保投資人關係整合IR平台上線,為唯一本土金融機構提供台股永續評鑑結果。展望未來,永豐投顧將持續運用基本面、財務及永續專業的研究優勢,積極扮演機構投資人及企業在永續議題的關鍵橋梁,提供永續尖端服務,為台灣永續發展盡最大的心力。

◎永豐投顧舉辦碳排論壇邀請多位重量級講者與會,由左至右: 資誠永續總經理張瑞婷、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董事長黃蔭基、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劉哲良、BCSD秘書長莫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