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證券已訂定「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管理準則」,明確規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鑑別、衡量、監控、擬定減緩或調適措施等風險管理程序,每年藉由內部問卷方式辨識面對氣候風險與機會如何影響本公司之業務、策略及財務,並建置相關鑑別流程、衡量、監控、報告等管理機制,且透過質化或量化的方法,針對應關注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研擬因應措施或監控機制。
2024年永豐金證券鑑別出的氣候風險如下表:
| 風險類別 | 風險事件 | 潛在財務衝擊 | 可能發生 期間 |
重大性排序 (發生可能性*衝擊影響程度) |
|---|---|---|---|---|
| 轉型風險 |
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規與政策發布所導致之經濟變化 |
各國淨零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將影響特定產品服務的總體銷售變化,例如市售電動車比例或新設建築能效標準,將導致特定產業產值的劇烈上升/下降,可能影響其業務或營收。 |
長期 | 9 |
| 轉型風險 |
碳價與碳稅,或排放、減碳目標與報告義務之政策或法規趨嚴 |
碳價與碳稅政策(如國內碳費制度)、或節能耗電政策或法規趨嚴(如用電大戶),可能導致授信及投資對象營運獲利減少、影響公司債權或收益。 |
中期 | 9 |
| 轉型風險 |
因技術改良或新興技術影響公司未來發展 |
未能成功發展金融科技並透過數位金融、電子化服務引領無紙化及節能減碳之綠色金流,導致顧客與本公司往來意願降低、影響營收。 |
長期 | 4 |
| 轉型風險 |
客戶行為改變,對環境永續意識提高 |
環境永續意識提高或極端氣候導致高耗能/高碳排企業受影響,造成授信債權回收困難或投資價值減損。 |
中期 | 9 |
| 轉型風險 |
能源結構改變導致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下降 |
再生能源多為間歇性能源。在能源結構改變的狀況下,若沒有提升電網或儲能輔助措施,可能導致電力供應不穩定、發生停限電事件,造成企業營運受衝擊或中斷。 |
長期 | 9 |
| 轉型風險 | 原物料價格上漲 |
由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廣泛影響,全球逐步提高對於進口商品的碳關稅管制措施,可能進一步推升原物料價格,可能影響其業務或營收。 |
中期 | 12 |
| 轉型風險 |
利害關係人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增加 |
若未能積極投入利害關係人所關切之氣候議題、未能提供綠色商品、或減碳成效不彰,可能影響公司名譽,造成業務及客戶流失、營收下滑,或失去投資人青睞。 |
長期 | 2 |
| 實體風險 |
颱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 |
造成所投資企業之營運總部、據點、廠房、資產等受損,而影響債權、衝擊投資部位價值,例如:氣候敏感型資產(如農業、房地產相關)。 |
中期 | 6 |
| 實體風險 |
山崩、坡災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 |
造成所投資企業之營運總部、據點、廠房、資產等受損,而影響債權、衝擊投資部位價值,例如:氣候敏感型資產(如農業、房地產相關)。 |
中期 | 6 |
| 實體風險 |
乾旱、缺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 |
因乾旱/缺水機率增加,導致如:製造業、農業或半導體業等用水較大產業可能因缺水遭受損害,影響公司債權、或衝擊投資部位價值。 |
中期 | 4 |
| 實體風險 |
全球海平面上升,部分低窪地區遭淹沒,導致資產受損 |
營運處所或設備損害、營運中斷或人員傷亡。 | 長期 | 2 |
| 實體風險 | 平均溫度升高 |
導致部分氣候敏感型資產(如農業、房地產相關)的預期價值下降。 |
長期 | 6 |
註:發生可能性* 衝擊影響程度,數字越大風險較高。
根據上表鑑別出高度重要性的氣候風險,其減緩與調適措施如下:
| 風險類別 | 風險事件 | 減緩與調適措施 |
|---|---|---|
| 轉型風險 | 原物料價格上漲 |
|
| 轉型風險 |
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法規與政策發布所導致之經濟變化 |
|
| 轉型風險 |
碳價與碳稅,或排放、減碳目標與報告義務之政策或法規趨嚴 |
|
| 轉型風險 |
客戶行為改變,對環境永續意識提高 |
|
| 轉型風險 |
能源結構改變導致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下降 |
|
2024年永豐金證券鑑別出的氣候機會如下表:
| 機會類別 | 機會事件 | 潛在機會影響 | 可能發生 期間 |
因應作為 |
|---|---|---|---|---|
| 資源效率 | 能資源效率提升 |
營運據點或自有建築導入綠建築設計、更換節能設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或將資訊機房搬遷至更具效率之建築,以節省能源使用營運成本。 |
短期 |
建築或裝修設計納入ESG議題,採用節能設備、材料資源回收再利用,空間規劃保留彈性減少拆裝頻率,機房設計以通風、節能為重點或移至外部專業機房,以減少營運成本及排碳量。 |
| 能源來源 |
營運據點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
本公司投入再生能源使用,於自有大樓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以自發自用配合餘電出售,達到減排成效,將有機會透過市場機制交易,賺取營業外收入。另,響應經濟部推出之「綠色租賃2.0方案」,協助商辦大樓或同類型集合式場域的承租企業,透過轉供電力模式,取得綠電與再生能源憑證。 |
短期 |
訂定短中長期策略目標,分階段洽購綠電,逐步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以汰換耗設備、推動節電措施等方法,定期檢視各據點用電情形,以及邀請外部專業團隊,分析用電效率,尋找可行之改善方案,以降低用電量。 |
| 產品與服務 |
增加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 |
配合政府環保政策與時勢發展,透過承銷綠債、綠能環保案件或投資綠色產業,增加綠色金融商品,拓展商機、增加收入。 |
中期 |
|
| 產品與服務 | 與客戶進行議合 |
因應綠色及轉型金融趨勢,本公司若能建立客戶端ESG溝通角色,藉由承銷或投資協助與輔導客戶進行低碳轉型,改善營運策略,將創造環境友好及穩固既有客戶關係雙好局面,提升企業形象。 |
中期 |
|
| 市場 |
增加發行綠色金融商品、提高綠色投資,在市場上尋找相關業務及商機 |
增加發行、投資綠色債券或參與綠能相關產業承銷案件,有利於進入新市場、爭取循環經濟新商機,提升營業收入。 |
中期 |
掌握新市場機會,瞭解投資者、消費者對於氣候變遷議題關注及對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需求偏好,持續開發以永續發展為標的主軸之綠色/ESG 基金、債券,適度增加綠色債券之投資餘額。同時發行綠色債券籌措業務發展所需資金,包含為再生能源業務、及環境永續業務等豐富產品種類增加營運彈性。 |
| 韌性 |
培養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
投融資組合增加氣候變遷相關商品、有助於掌握市場動向、增加營運彈性。 |
短期 |
|
永豐金證券配合母公司永豐金控TCFD小組實體及轉型風險情境分析及財務衝擊量化評估作業,針對整體價值鏈不同部位(自身營運、投融資業務)在不同氣候情境及時間尺度,分別進行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氣候情境分析採用之方法學與情境簡述如下:
| 風險類別 | 風險因子 | 採用情境 | 分析標的 | 分析結果 |
|---|---|---|---|---|
| 實體風險 | 強降雨淹水 |
|
自身營運所在地、自有不動產及投資客戶工廠所在地。 |
於本情境下,合計各分析標的預期損失不大於新台幣1.8百萬,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落在低度。 |
| 乾旱 |
|
自身營運所在地及投資客戶工廠所在地。 |
於各時間點之所有情境下,合計各分析標的預期損失不大於新台幣19.5百萬,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皆落在低度。 |
|
| 海平面上升 |
|
自身營運所在地、自有不動產及投資客戶工廠所在地。 |
於各時間點之所有情境下,合計各分析標的預期損失不大於新台幣3百萬,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皆落在低度。 |
|
| 坡災 |
|
自身營運所在地、自有不動產及投資客戶工廠所在地。 |
於各時間點之所有情境下,合計各分析標的預期損失不大於新台幣0.3百萬,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皆落在低度。 |
|
| 轉型風險 | 碳成本繳納 |
國際組織綠色金融體系網絡(NGFS):
國際能源總署(IEA):
|
屬「高碳排產業」與「環境部列管高碳排企業」之投資部位。 |
評估屬分析標的之投資部位,合計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之整體增額預期損失,於各情境在各時間點,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皆落在低度。其中以升溫1.5度C-NGFS在2050年的情境下,本公司投融資部位產生的預期損失為最高,約1,534百萬,評估將使本公司資本適足率約下降21%,下降後資本適足率為351%,影響仍屬低度風險。 |
| 能源轉型 | 國家自主貢獻(NDC) |
經濟部「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相關之5,000KW以上用電大戶名單。 |
評估屬分析標的之客戶,在不同時間尺度下,對本公司潛在財務影響程度皆落在低度。其中在能源轉型情境下,針對5000KW以上用電大戶產生的預期損失,以2025年繳納代金情境損失最大約12.1百萬,評估對本公司財務影響屬輕微。 |